年度諮商展
鄭森(上卷):大明命脈的危局

鄭森(上卷):大明命脈的危局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1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大明王朝末年最窘迫傾危時刻
鄭森,潮漳總兵鄭芝龍之子,大儒錢謙益之徒
面對家國覆滅的凶險,周旋於父兄師友的算計之間
做出死生一線的抉擇……

  一支深愛不忍的筆,穿透層層累積的歷史迷霧,把鄭成功還原成一個奔波在海上的徬徨青年,有一雙深邃的眼睛與一顆渴愛的心,只想找到自己的家。三百七十年來,鄭成功從未如此真實過。——侯季然

  鄭森,幼名福松(暱稱ふくちぁん),1624年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島,六歲以前跟著母親田川氏於日本生活,七歲被父親接回中國。

  父親鄭芝龍是海上鉅商、邊鎮大將,卻也曾是打家劫舍的海盜頭子。鄭森飽讀聖賢書,一心躋身為士大夫、協助朝廷「驅逐韃虜」,但自己卻擁有一半「倭人」血統……

  崇禎十六年(1643),鄭森二十歲。

  面對日漸逼近的清軍威脅,朝廷調遣廣東潮漳署總兵鄭芝龍率水軍前往遼東協助海防,但鄭芝龍抗令不出。鄭森基於忠義之心勸諫父親,鄭芝龍表示出兵遼東對大局無益。在父子一夕交心談話中,鄭芝龍提到他的夢想是能夠不必依賴荷蘭人的中轉,建立中國人自己的海上貿易體系,使百姓安樂、國富民強。

  駐守武昌的明朝總兵左良玉藉口糧餉不足,意欲率領大軍東下南京「自行籌餉」,一時江南震動。此舉對鄭芝龍的海外貿易貨源造成巨大威脅,遂派鄭森前往南京活動退兵。鄭森因緣際會拜大儒錢謙益為師,並認識黃宗羲、侯方域等復社文友。侯方域的父親侯恂對左良玉有恩,鄭森與其交心,促成侯方域寫信勸左退兵。經過一番冒險周折,鄭森終於將書信送到左良玉手中,並且成功說服對方。

  鄭森無意間認識閹黨人物阮大鋮,但基於公理及對復社的認同而拒絕與其來往。然而父親、老師錢謙益和阮大鋮結盟,商議共謀安定江南的政治布置,鄭芝龍並要鄭森為大局著想與其妥協。但阮為報私仇企圖陷害侯方域等人,鄭森在最後一刻決定報訊救友,因而違抗了父親。

本書特色

  *全景呈現鄭家水師艦隊威武懾人的陣法砲列
  *靈活勾勒晚明海外貿易與河運經濟的生意命脈
  *生動刻畫商賈生計與士大夫思維的矛盾衝突
  *巧妙鋪陳官場心計與冷風熱血的黨爭禍端
  *細筆雕琢明代文人冶遊世界的風雅與色藝
  *感性描繪鄭芝龍與鄭森父子之間的交心與破裂

名人推薦

  工頭堅(歷史旅遊愛好者)
  何健(冶堂主人)
  邱坤良(北藝大戲劇系教授)
  侯季然(電影導演)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尉天驄(政大中文系名譽教授)
  陳芳明(政大台文所講座教授)
  楊澤(詩人)

  同場站台,豪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和之


  本名朱致賢,台北人,一九七五年生。拿傳播文憑而偏好於文史。好音樂,不求甚解。著有《滄海月明──找尋台灣歷史幽光》(入圍201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指揮大師亨利‧梅哲》;編著有《杜撰的城堡──附中野史》;為《音樂時代》、《音樂年代》、《新朝藝術》、《MUZIK》雜誌主筆。
 

目錄

第壹回 聞警
第貳回 抗令
第參回 請纓
第肆回 拜師
第伍回 訪社
第陸回 遊院
第柒回 勸友
第捌回 遇險
第玖回 諫兵
第拾回 離合
 



  二○○四年,我到日本九州平戶島上的千里濱海灘,去看一塊石頭。這塊石頭黑黝黝地,略作錐狀,無甚奇特之處。將近四百年前,一位姓田川的少婦,在一個細雨紛飛的日子獨自來此,忽然陣痛分娩,生下了一名男嬰。少婦為孩子命名福松,取其諧音等待幸福之意。

  這孩子日後有個響噹噹的名號:國姓爺。

  國姓爺誰不認識?從小,我們就聽說過他的各種傳說。他在台灣初嚐了一種好吃的魚,直問「啥麼魚?」從此這魚就被稱為「虱目魚」;他率軍到北台灣,遭遇劍潭魚精和鶯歌妖石,都一傢伙就給鎮殺了……我們的身邊,充滿了跟他有關的名號:國姓埔、延平路、成功大學。

  曾經,他是矢志反攻大陸的民族英雄典範。等到標舉復國的年代過去,又聽說,大陸在鼓浪嶼立了他的像,讚揚他收復台灣。有人說他的功業是將台灣收入版圖,也有人說他在台灣建國立都,連日本人都說他是日本血裔海外雄飛的代表。在每個不同的時代,哪怕立場極端對立的不同官府,都要拿他來拉攏台灣民心。

  這麼一來,不可避免地使他過於神格化,失去了作為人的面貌,且看清朝的漢臣沈葆楨連「創格完人」這樣到頂的話都搬出來了。可是他實際上脾氣壞得很,動不動就誅殺犯過的部將。他的部隊在海上無敵,卻非常不會打陸仗。他決定攻打台灣這件事,後世大加推崇,但當時人們認為他到海外便是放棄復國,是一面倒地反對的。

  我站在平戶千里濱的「兒誕石」旁邊,回到他生命的原點上,忽然強烈地感受到他出身於海外的事實。我不由得奇怪,在反清復明這場「驅逐韃虜」的戰爭中,他一個倭人之子,怎麼能夠在整班漢人文武間建立領導統御的正當性?他的父親鄭芝龍是一代海上梟雄,他為什麼卻走上科舉的仕宦之路?

  聚集在他身上的各種複雜衝突霎時鮮明起來:日本血統與中華衣冠、儒家道德與商業務實、追隨父親還是移孝作忠、海洋戰略對抗大陸思維……他實是個無比生動又富戲劇性的人物啊。而他所面對的命題,更是台灣人世世代代糾扯不清的困惑。

  之後,我只要有機會就去走訪與他有關的歷史現場。我前往他少年以後的家鄉泉州安海、觀兵弈棋的金門山巔、立營整軍的廈門海港,當然還有台南安平──他最後悲慟於復國不成,抓破臉面,無顏見先帝於地下的辭世之處,我也一次又一次去了。

  他寫的詩、題的字,所有關於他的歷史文獻記載,我讀了又讀。

  我試著去理解他,理解他的冷風熱血、青年疑惑,以及比國破家亡更為沉重的,整個內在世界的天崩地解。他追尋儒道,而儒道不存。他欽仰父親的經世之能,而時代的浪潮將父親的生命和事業徹底捲走。他日夜渴念著分離十餘年的母子親情,卻只得短暫重逢便又天人永隔。

  青年成為孤軍統帥,成為王,成為神,終於失去本來面目。

  而在將他從神明還原成青年的追尋中,他與他的時代樣貌逐漸清晰起來。於是我寫下這個故事──一個名為鄭森的青年在無比綺麗,卻又詭譎無常的晚明世界裡衝闖碰撞。越是熱血澎湃越是激起無窮質問,越是腳步堅定越是走向悲壯的結局。

  這是一次對他的人格樣貌之揣摩,也是一次對歷史的重新探索。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823924
  • 叢書系列:文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張肯堂入了大堂,居中坐下,神色嚴峻,已非適才溫煦的老好人模樣。此番到安海來前,與一干幕僚智囊計議,當時頗有勸他不要親自前來的,怕萬一張肯堂調不動鄭芝龍,有失巡撫威信。但流寇在中原和西北各省奔竄,清兵又入關大肆劫掠,南北音信斷絕,國勢十分危急,因此張肯堂以巡閱為名,慨然動身前來。

他盤算著,福建、廣東兩省撥款給鄭芝龍募兵、造艦,若鄭芝龍有侵吞公款的跡象,便奏明朝廷查辦。若兵、船如實備辦,便責成鄭芝龍即刻出兵。

眾人依次在兩邊站定,鄭芝龍見張肯堂沒有讓眾人坐下的意思,故意打個哈哈,對李嗣京和林文燦道:「兩位大人別客氣,像是罰站似地,請入座吧。」

「撫台大人未賜坐,下官怎敢擅坐?」李嗣京道。

「咱們是議事,又不是審案。您是巡按御史,代天巡守,乃是欽差,怎可無座。」鄭芝龍一邊說著,自個兒就坐了下來。他話裡說的是李嗣京,其實也在自況,蓋巡撫和總兵都是無品級的欽差,最初都是有特殊的事務時才奉敕到地方公幹或征伐,事畢還朝。明末時巡撫與總兵實際上已改為常設,巡撫節制地方文武官員也早就成為行之有年的通例,但因朝廷不敢改動「祖制」,在體制上仍屬欽差而非地方官,就形式言並無統屬關係。鄭芝龍故意這麼說,從大道理上還不容易駁他得倒。

李嗣京看看張肯堂,張肯堂點點頭道:「各位大人都請坐吧。」於是眾人紛紛坐下。

「張大人公務繁忙,遠道而來,著實辛苦。」鄭芝龍道。

「有些事總要親眼看看,才能得實情。」張肯堂道:「何況本撫幾次請總兵大人前來福州,大人都推說有事,想見一面竟是千難萬難。」

「大人言重。」鄭芝龍一派輕鬆地道:「確實是軍務繁忙,走不開身。大人別瞧這兒太平年月似地,其實紅夷倭寇、山賊海盜,剿也剿不完。還得一面督造戰船、操練士卒,這些都是本鎮必須親力為之,責無旁貸之事。」

「如此說來,總鎮大人乃是勤勞王事,宵旰焦勞啊?」李嗣京語帶譏諷地道。

「李大人美言了,這不過是分所應為。」鄭芝龍像是受了稱讚似地坦然受之。

「總兵大人,」張肯堂不願在口舌上耗事,切入正題道:「上年朝廷命你速挑堪用水兵三千,星夜揚帆,飛赴關外覺華島一帶,如今大半年過去了,總兵大人為何還不出兵?」

「大人明知故問了,本鎮前已奏明朝廷。東南海防需人,兵卒未便多調,必須重新選練。遊寨戰船若取現成,萬里驅馳怕不夠堅固,必須從新再造。舊有銃器久經磨耗,火口過寬射擊不準,也須新製。而督造之責,職不容辭,是以始終走不開身。」

會員評鑑

3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0
|
2016/01/30
其實我是很喜歡作者《滄海月明》那本書的,但是這本《鄭森》... 上集而言讓我看得很苦悶,讓我充分理解到寫好散文的不一定有辦法寫好小說,在人物的營造上面各人覺得片面、單調和生硬,整本書讓我看得最舒服的部份,大概只有前兩頁的〈序〉。

我可以感覺得到作者為了寫《鄭森》啃了很多史料、下了很多苦功,不過卻沒有辦法精準還原當時的時代氣氛,有很多生硬的歷史資料透過角色講解,根本不像是在跟對話的對方講話,完全是講給我們這些讀者聽;很多地方投注了自己一廂情願的想像,而不是將之轉為角色的內心世界(如鄭芝龍回憶田川松那段),很多很多都帶有來自當代看法的歷史議論,還原到四百年前的當世人是不太可能如此作想的。

鄭芝龍是我非常欽佩的一位歷史人物,作者應該是有意要營造這位人物的豪情和威風,讓我覺得力度不夠襯托不出這位東南第一海商的氣魄。

鄭森,本書主人翁,中下集還沒看,上集的鄭森坦白說寫得很失敗,我反而還比較喜歡插科打諢的馮澄世多些。莫名其妙的正義魔人,骨子裡孤高得不知甚麼勁?明末東林黨爭搞的朝廷烏煙瘴氣,但朝廷就東林黨是好人嗎?好人就會改革做事嗎?說到正義魔人,作者筆下的黃宗羲簡直更上一層樓,一看更令人討厭。

作者偏偏又多次寫到鄭森對父親的種種作為不已為然,卻不曾真正用心去理解父親的事業、甚至朝廷世態,還謹守聖賢書的恪條不放,我是不知道真實的鄭成功是否是這樣... 但認為作者已經成功營造一個「滿腦子都想拯救世界,但是不願意幫媽媽洗碗」的屁孩形象。

居然這樣子的鄭森,在作者的筆下,看他在與朝廷命官應對時也沒特別突出的表現,居然就獲得巡輔大人張肯堂的深深一眼(p 68),鄭芝龍還對他說眾兒子之中只有鄭森會成大器(p94),錢謙益特別欣賞他想收錄於門下(p115).... 走在路上就被請去喝茶,被欣賞的不得了(p171) 一種主角整天撿到遺產的概念~~

前面明明說鄭森的個性很沉著,為何一看到閹黨人馬不分青紅皂白就破口大罵(p181, p301),你確定你真的想成大事嗎?我看不懂的是鄭森是到底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後生小輩,為何大人物阮大鋮、錢謙益和老爹鄭芝龍好像都很怕鄭森生氣似的,一直在哄他好聲好氣講解東林黨爭?(p 305) 見識完全比不上柳如是(繼續扣分)。

收服泊船小弟~小四那篇(p.207),簡直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小四的父親是被官兵亂殺死的,憎恨官兵是正常的,鄭森還說:「你看得還不夠遠」、「你要是遇上別人,說不準就一腳踢進水裡去了。但我們不這麼做(你本來就不該這麼做),我知道你是好孩子,和你講道理你會懂的。」(p 212) 老實說小四的立場還比較有道理,但給鄭森這麼一說小四居然就懂了!!? (懂個屁啊)

可以吐槽的地方還有柳敬亭那段,拜託人家口才辨給欸!又是當說書的,在人家營帳中作客,說服人家要站在人家立場說話這是常識,居然還因此鄙視人家~~ 也不想想連父親叫自己拿封信給阮大鋮都辦不好了(p 309)、少了柳敬亭自己事情辦得好嗎?(p 295) 上集的鄭森完全就是個令人吐槽的存在~~~~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