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共時性:自然與心靈合一的宇宙

共時性:自然與心靈合一的宇宙

Synchronicity: Nature and Psyche in an Interconnected Universe

  • 定價:480
  • 優惠價:943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8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不是巧合,不是神蹟,是量子物理時代的榮格心理學

  科學與宗教不是天生對立,特別是在臨床工作中,榮格發現了宗教性的科學。共時性,所謂「有意義的巧合」和「非因果性的聯繫律」,在這個不尋常的瞬間,自然與心靈以有意義的方式交會,合而為一。

  作者把自己的科學訓練應用在身為分析師的工作對話中,以一種帶有新意又豐富的建構方式,為榮格的論述畫上背景、添上色彩,使之與當代的先進科學,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產生連結,並深刻探討榮格的理論、實踐和臨床方法是如何影響了複雜性理論的場域。他以生花妙筆書寫而成的內容,成了極具珍貴的資料,不僅提供了獨到超凡的見解,更試圖探索各種文化的共時性,追古溯今,整理出歷史事件的潛在價值。

作者簡介

約瑟夫.坎伯瑞博士(Dr. Joseph Cambray)

  是當今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理事長,也是分析心理期刊的編輯顧問。在過去十年裡,坎伯瑞博士對於「共時性」和現代科學相關性的研究,讓榮格的理論與實務上出現新的發展。除了是多篇文章的作者外,並和琳達.卡特(Linda Carter )共同編輯了《分析心理學》(Analytical Psychology: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in Jungian Analysis)。坎伯瑞博士在波士頓有自己的私人執業所,也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分析研究中心的教員;除了IAAP外,他同時也是新英格蘭榮格分析學會、紐約榮格分析心理學會的會員。目前定居於羅德島。

譯者簡介

魏宏晉

  (負責主編序、謝誌、中文版序、引言和第一章等譯文,以及全書校訂)
  哲學博士,曾從事新聞、政治、社運與教育等業。中年後,立志譯介正見知識。

曾冠喬

  (負責第二章譯文)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所研究、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碩士及醫療政策管理博士。曾赴日本東京大學公衛系擔任訪問學者,於美國哈佛大學健康照護財務中心擔任研究員。目前為精神科專科醫師,服務於台安醫院精神科、台大醫院精神部。此外也從事心理治療工作,師事於楊明敏醫師。

陳俊元

  (負責第三章譯文)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獲教育部公費留考法國,法國高等師範學院認知神經科學、社會認知發展研究。曾任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住院醫師。現任台灣大學附設教學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

周嘉娸

  (負責第四章譯文)
  台灣大學心理所臨床組畢業,高考臨床心理師。現任宇寧身心診所兼任心理師、新北市幼兒托育職業工會兼任講師、台北榮格發展小組組員、台灣沙遊治療學會會員、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會員。其他譯作有《情感性疾病手冊:診斷與治療》、《心理急救操作手冊第二版》。

施養賢

  (負責第五章和後記的譯文)
  輔仁大學醫學系畢業,精神科專科醫師,曾任台大醫院精神部住院醫師、佑青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松山醫院精神科主任主治醫師及南光醫院兼任精神科主治醫師。現為新北市鶯歌區養賢身心診所院長,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老人精神醫學會和台灣睡眠醫學會等會員。

 

目錄

第1章 共時性:一個前衛理念的由來
第2章 相互關聯性:場域理論之視野和科學
第3章 複雜性、突現、對稱
第4章 同理心與分析場域
第5章 文化的共時性

 

〔中文版序〕

  看到論述共時性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出版,我自己是至感光榮與欣悅。榮格的思想出現了共時性所特有的概念,是因為接觸了中國文化,特別是經由他的友人兼同儕,漢學家衛禮賢醫師的引介而取得理解。榮格,自然替衛禮賢《易經》這部連結共時性的實務與哲學核心思想的譯本作了序。這本書至今仍高掛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暢銷書排行榜上。在他對共時性的理論建構過程中,榮格承認中國智慧的幫助,對偶然性的理解,以及機緣是伴隨各個獨特瞬間發生的觀點的。因此把我的文字翻譯成中文,就好似將它們放進一個原本出處的脈絡中,也許可以比英語原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書第一章給榮格思想中的共時性一個背景脈絡,以及對其發展狀況做出解釋。然而,這些是寫作於2008年,當時詳細紀錄榮格如何與無意識互動的《紅書》(The Red Book)還沒出版。隨著這個資料的出現,現在得以看到榮格思想裡出現共時性時另一層面的豐富性與複雜性。從《紅書》以及其周邊研究看來,我們知道榮格在他停止寫作《紅書》之時,開始清晰闡述其共時性理論。在此之前,他處在瀕臨精神病的恐懼(看見歐洲充滿血腥等等的現象),因此引導他探索這一切幻想而產生了《紅書》。

  脫離恐懼後,他轉移到另一種對自己有預言能力這一點(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預言)感到憂慮的內心掙扎狀態。如同他在《紅書》的「跋」中所寫的:「我與鍊金術在1930年相遇,將我從這兒帶走(譯註:指創作《紅書》)。一切的結束是開始於1928年底前,那時衛禮賢寄給我《金花》(Golden flower)這本中文鍊金術經典。這本書的內容找到了它們進入真實性(actuality)的方法,使得我無法繼續《紅書》的創作。」(360頁)榮格認為,從衛禮賢那兒收到這本書本身就是個共時性事件,讓他再一次與中國文化產生直接的連結。他進一步地藉由連結到先前出現徵兆的利物浦之夢(1927年),將一切轉換加以脈絡化。在這夢中他到了一個地方:

  城市各個不同區域以廣場為中心呈放射狀分佈。中央是個圓形水池,其中心則是個小島。當一切都因雨、霧、煙而被遮蔽,燈光也昏暗朦朧之際,唯有小島卻被陽光映照得耀眼奪目。島上獨聳一棵木蘭樹,紅花綻放如雨瀑。這棵樹彷彿矗立在陽光中,同時又像就是光源所在。我的同伴談論著惡劣的天氣,卻顯然地沒見到這棵樹。他們提到另一位住在利物浦的瑞士人,對他竟然一直住在這兒感到訝異。我神馳於花樹之美以及陽光照耀的小島,心想,「我很清楚他為何長居於此。」然後就醒了。(1963年,360頁)

  就榮格自己對這個夢的看法而言,他將「利物浦」(Liverpool)理解為生命之池。透過這個夢,他感到「人生目表已經很明白了……所謂的自性,就是定位與意義的原則與原型」。(出處同前,198到199頁)

  檢視他一生的作品,這個擴張了的領悟指出,當時的她已經準備得更周全了,而且是可以「定居於此」(settle here)。事實上,榮格也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從這個夢之後,我不再描畫或圖繪曼陀羅(也就是停止創作《紅書》)……這一切已經花了我幾乎45年的時間,將我所體驗的一切加以提煉進我的科學作品裡,同時加以寫下來……我這些作品,是多少有點成就,將這個熾熱的東西在這世界的當代圖像中加以具體化。(出處同前,199頁)

  類似的看法也出現在《紅書》的編輯沙姆達沙尼(Shamdasani)的話語中。他指出:「在回顧中,榮格把《紅書》描述為一個將一切事物重組來揭露顯現的企圖。他曾希望自己可因這努力而獲得解放,但卻發覺沒有。他於是明瞭自己必須回歸到人性的這一邊,以及回歸科學。他必須透過內省才能得到答案」(Jung, 2009, 219) 。

  雖然沙姆達沙尼確實有一個地方連結到共時性,卻也只是提到1913和1914這兩年所見到的一切的重要性。關於這一點,可能會遺漏了榮格共時性概念真實的、原始的構想。如同本書第一章中所討論的,榮格在他1928年有關夢的研討課中開始使用這個詞。榮格在其中一次研討課中,因為許多夢與圖像自然地匯聚在一起,在熱烈討論後,他大膽提出這個概念。接著於1930年,在衛禮賢追思會上,榮格第一次公開使用共時性這個詞。就這些事實,我認為,很明確地,榮格整理說明這個新論題的能力,名符其實地提供了一個新的、科學的原則,促使他超越個人式預言的限制,將他從《紅書》創作的工作困境釋放出來。

  共時性儘管是個激進再看見修正(re-visioned)的科學觀,作為一個經得起科學檢驗且具預言式遠景的企圖而言,我認為這就是榮格得以離開《紅書》的世界,把他的經驗轉化進入面對真實世界的理由。榮格不只在文化裡持續嘗試做出從神學的轉化到心理學的立場,我想他也一直試圖提出一個科學願景。這在我最近一篇論文裡有所討論(2011)。

  讀者們不妨繼續這條思考路線,且在沉寂多年後,現在可以一窺《紅書》的面貌。本書具有引人入勝之處,且以其驚人的銷售量,代表它在歷史階段中有著這個時代的一些本質性的東西:它的部分是我們宇宙新的整體性觀點的突現。我很幸運,大約在此同時,有這本符合現時需求的討論共時性的書本出版,提出這個議題的相關題材以及我所採取的研究途徑,看來本書也極為切合時機。而且,像這樣轉譯為中文來看,似乎也是在最能掌握這個思想的文化所在地,是一次這些理念得以綻放的特別機緣。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112447
  • 叢書系列:PsychoAlchemy
  • 規格:精裝 / 224頁 / 32k / 13 x 19 x 3.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4/09/15
任何人都會為本書卓越的哲學知識所折服。

共時性,這個被使用最多同時也誤解最深的榮格理論,一直來有著神祕的色彩。然而沒有錯,榮格認為共時性具有如下三要素:有意義的巧合、非因果的關聯、與神祕性。但這樣的神祕性並非是反科學的,事實恰好相反,它是科學的。只是並非以牛頓時代的古典物理學為典範。榮格以為,「自然律是統計上的真理」,但在極小範圍與極快速度時,個別事件並不適用。相對論與量子現象得以出現,預測的不確定性也因而提高。

在大氣現象中,有蝴蝶效應;在心理現象中,則有共時性。前者無法以傳統的熱力學來解釋,後者一樣無法用歸納法來整理。易言之,這樣的現象並非分析法可以掌握,而是要納入整體性的觀點才能理解。書中介紹了榮格與量子物理學先驅,以不相容原理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奧地利物理學家包立(Wolfgang Pauli,1900-1958),他們兩人長期的合作與思想交流,使得物理學與心理學兩個學門能夠別開生面,各自取得重大進展。

想理解這本書的讀者必須先對科學哲學有基本的了解,才能了解作者Joseph Cambray的苦心。他不避忌諱地指出,18世紀以前的科學家是如何地具有整體論的觀點(亦即將整個世界視為彼此聯繫的),但當代科學史卻企圖忽略不談,將他們都描述為一個個僅有狹隘心靈的研究者。其實他們本身就不屬於古典物理學的典範,卻被錯誤地建構,誤導了後世的學習者。

透過對當代複雜性理論、對稱與鏡映的檢視,這些在榮格身後才出現的理論則為共時性提供了新的基礎。這也便是本書的重要貢獻之一:使共時性能以當代的理論詞彙來表達其意義。

沒有人是孤立的,我們身上有著其他人的影子,其他人的身上也有著我們的影子。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依循某種規則而存在的有機體。哪怕你沒有一顆詩人的心,也不能否認這個事實:人我之間實是兄弟,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回過頭來影響自己。

你還認為世界是依循18世紀的古典物理學觀點在運轉嗎?就讓本書幫您檢視原先的視野與假設,帶您認識宇宙有多麼偉大。

愛智者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心理勵志】2024高寶電子書暢銷書展: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全展7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