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台灣民居

  • 79 356
    45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200幅手繪圖示,超過400幀實景照片,
從全景到細節,再現台灣民居華彩!


史前時期的建築:自然岩洞、干闌式、石造建築──
原住民諸族的建築:鄒族、阿美族、卑南族、達悟族──
常見台灣建築格局:三合院、四合院、多護龍、一條龍──
各地民居特色:北部大屯、中部平原、南部恆春、金門、澎湖、馬祖──
經典民居巡禮:林安泰古厝、霧峰林宅、林本源三落大厝、佳冬蕭宅──

台灣面積雖小,卻崇山峻嶺,氣候多元,
擁有泰雅、賽夏、布農等文化獨特的諸多民族,
加上荷蘭、日本的殖民;澎湖、金門、馬祖等特殊地理環境,
衍生出形式豐富的民居類型。

本書是長期從事建築歷史、古蹟保存研究工作的台灣民居研究專家多年研究成果。
立足於大量實際的田野調查工作,結合民俗學和社會研究方法,
從建築學的角度分析台灣傳統聚落格局與型形態:

▍第一~二章,由歷史角度概述台灣民居發展,介紹史前的台灣建築型態。
▍第三章介紹泰雅、阿美、卑南等原住民建築獨具的特色,其對比與一脈相承的關聯。
▍第四章則深入台灣民居的格局,分析一條龍、單身手、三合院等設計對應的生活型態。
▍第五章從風水、生活規劃、經濟文化等角度分析聚落組成的原理與城市系統。
▍第六章為台灣民居的建造習俗、工匠的原則與禁忌。
▍第七~九章深入淺出地介紹建築構造、裝飾等專業領域施工技術。
▍第十~十一章為台灣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的生活,以及北中南、外島的民居特質。
▍第十二章分析大量台灣經典民居形式、細節。
▍最後一章深入老街,講述老街的人文特性與重新規劃後展現的生命力。

無論是台灣各民族居住特點、台灣民居的結構、裝飾、施工、
台灣傳統民居的保存與活化等──本書皆以全面且深入淺出的方式做專業化說明,
希望讀者能以全方位、多角度的眼光認識台灣民居的技術成就、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

本書特色

◎大量手繪鳥瞰圖、平面圖、立面圖及透視圖,與實景照片、文物相互對照,從全景到細節,再現台灣民居華彩!

◎台灣建築研究大師李乾朗、長期從事建築歷史、古蹟保存研究工作的台灣民居研究專家閻亞寧、徐裕健多年研究成果。

◎經長期、深入的田野調查,剖析地理、風俗、民族、文化等多元層面對台灣建築的影響。

作者

李乾朗

教授,台灣淡水人,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專長為建築史、古蹟保存與研究,在台灣組織民居研究會,推動民居研究,兼事海內外古蹟修復研究之工作,現任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教授、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董事、中國民居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各縣市古蹟評鑒委員等。曾參與《高雄前英國領事館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傳統營造匠師派別之調查研究》等計畫。著有《台灣建築史》、《台灣近代建築》、《金門民居建築》等書。

閻亞寧

教授,1979年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建築學系,1981年獲台灣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1996年獲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專長為建築史、城市史、古蹟保存及建築設計。現任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中國民居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建築學會理事、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常務監事等。曾參與《彰化縣第三級關帝廟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金門縣縣定東溪鄭氏家廟調查研究》、《雲林縣第三級大埤三山國王廟調查研究》等計畫。

徐裕健

教授,開業建築師,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現任華梵大學建築系專任教授、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教授、文建會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修復或再利用勞務委任主持人,專長為建築史及城市史調查研究、文化資產保存修護設計實務、歷史街區再生活化實務等,曾任古蹟評鑒委員、建築學會及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學術委員、公務人員特考典試委員、大專院校評鑒委員等。著有《都市空間文化形式之變遷——以日據時期台北為個案》、《城市埋藏性文化資性的發掘與城市風格的重塑》等。曾計劃主持文化遺產修復再利用工程計有古蹟台北賓館解體調查暨修護工程、古蹟大溪李騰芳宅修復工程、當代美術館古蹟修復再利用工程等。

目錄

.總序——中國民居建築的分布與形成
.前言

第一章 台灣民居之淵源、類型及歷史發展概述
.第一節 台灣民居之歷史發展概述    
.第二節 台灣民居之淵源與類型    

第二章 史前時期的台灣建築
.第一節 自然岩洞為住居    
.第二節 干闌式建築    
.第三節 石造建築    
.第四節 聚落之選址    

第三章 原住民諸族的建築
.第一節 泰雅族建築    
.第二節 賽夏族建築    
.第三節 布農族建築    
.第四節 鄒族建築    
.第五節 阿美族建築
.第六節 排灣族建築    
.第七節 卑南族建築    
.第八節 魯凱族建築    
.第九節 達悟族建築    
.第十節 原住民建築的外在影響因素    
.第十一節 平埔族的建築
.一、17世紀的平埔族聚落    
.二、平埔族善用竹材    
.三、從清代文獻中所見的原住民建築    

第四章 台灣民居的格局及聚落之布局
.第一節 台灣民居的格局    
.第二節 常見的住宅平面格局    
.一、一條龍式    
.二、單伸手式    
.三、三合院式    
.四、四合院式
.五、多護龍式
.第三節 台灣村落形成之自然地理背景    
.第四節 村落之形態及空間組織    
.第五節 亭仔腳與騎樓
.一、亭仔腳與騎樓之差異    
.二、傳統亭仔腳與騎樓的構造    

第五章 台灣民居聚落之形成與演變
.第一節 環境與選址    
.一、龍脈
.二、空間原型    
.三、城市風水    
.四、聚落與農田水利    
.第二節 城市    
.一、道路系統    
.二、城門方位    
.三、城垣外形
.四、重要公共建築物    
.五、住宅    
.第三節 廟埕與廣場    
.一、廟埕
.二、廣場    
.第四節 移民社會與聚落    
.一、背景
.二、移民拓墾路徑
.三、移民祖籍與分布
.四、聚落的形成與發展    
.第五節 台灣傳統移民社會的建築特質    
.一、前形的引入    
.二、衍化的過程    
.三、洋風式樣的影響    
.四、衍化過程的特質與成熟蛻變    

第六章  台灣民居建造習俗
.第一節 建造過程與祭神儀式    
.第二節 營造過程視同為生命禮俗    
.第三節 民居建築的空間形式與人體之對應    
.一、民居建築與人體功能之對應    
.二、民居建築裝飾與人體功能之對應    
.第四節 匠師的養成    
.第五節 匠師施工器具的崇拜
.第六節 台灣匠師用之魯班尺    
.第七節 設計房屋的原則與禁忌    
.第八節 台灣工匠常用之工具    

第七章  從大木結構探索台灣民居與閩粵古建築之淵源
.第一節 大木結構之淵源    
.第二節 斗栱、瓜筒與束木的分析    
.一、斗的分析
.二、瓜筒的分析    
.三、彎枋的分析    
.四、連栱的分析    
.五、捧前桁的分析
.六、束與束巾的分析    

第八章  台灣民居之構造與施工
.第一節 營建材料    
.一、自然材料    
.二、人工建材    
.第二節 構造類型    
.一、夯土構造
.二、土墼構造    
.三、木構造    
.四、竹構造    
.五、石構造    
.六、磚構造    
.七、鋼筋混凝土構造    
.第三節 建築細節    
.一、台階與地坪
.二、牆體    
.三、柱
.四、梁    
.五、天花板    
.六、屋檐    
.七、屋頂    
.第四節 排給水設計    
.一、給水設施    
.二、排水設施    
.三、防水設施
.第五節 通風與防風設計    
.一、通風設施    
.二、防風設施    
.第六節 採光及照明設施
.一、採光設施    
.二、照明器具
.三、防曬設施    
.第七節 防火設施    
.第八節 防禦設施

序/導讀

前言

關於台灣民居之研究,可以推至1900年代的日治時期,日本以殖民政策統治台灣,為了有效推展政令及充分瞭解台灣的歷史背景,早在1903年即組成專門研究單位「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進行民間習俗及居住方式之調查,並出版《台灣舊慣調查報告》。當時之觀察面甚廣,連民居中之傢具及灶房炊具亦曾調查。

至1920年代後期,少數日本學者提出研究台灣建築史之計劃,安江正直是其中一位,他對台灣的寺廟作研究及測繪,後於1929年為文指出要先研究中國南方建築,再與台灣建築作比較,並以著名的台北板橋林家宅第及花園作初期研究對像。緊接著1932年,日人高橋男以板橋林氏宅園為題,作較深入之調研,報告刊登在當時的雜誌之上。1936年,任教台北州立工業專科學校的千千岩助太郎,開始發表長期深入內山對原住民住居之調查報告,分期由台灣建築會志發行專刊,從1937年至1943年,共出五輯。這些寶貴的一手資料後來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而中止,但「二戰」之後,1960年在日本由彰國社出版《台灣高砂族之住家》,即重印戰前之研究報告而成。這本書總結了千千岩氏對台灣原住民建築之研究成果,也是這個領域中最重要的著作。

1936年,日本著名建築史家伊東忠太抵台灣,在台北發表演講指出研究台灣古建築之道,並提及台灣的民居為台灣建築重要內涵。受其影響,次年田中大作提出台灣建築史的研究大綱,將台灣建築分成高砂族、紅毛人、漢族等系統。同年,建築史家藤島亥治郎來台,對西岸的古城市作21天的考察,後來於1948年在日本出版《台灣的建築》一書,這本書可以說是簡要地總結前人之研究,並較有系統地介紹了台灣的古建築。其中,對民居之研究並非最主要的部分。建築史家的注意力常忽略民居,而著墨於寺廟城堡較多。對台灣民居保持關心的日本人,還有池田敏雄的《台灣的家庭生活》及國分直一的《台灣的民俗》,皆是1930年代所作的調查。另外,日治時期的研究不能忽略的是1941年至1944年由金關丈夫主持的《民俗台灣》雜誌,每期皆有數篇關於民居相關資料探討之文章。1943年由地理學者富田方郎所著的《台灣聚落之研究》,為地理學角度對村落之看法,是日治時期較稀少的研究。

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台灣民居的研究有一段長時期的荒廢,戰後建築學者之研究心力多投注到新的住宅規劃與設計。50年代農村的復興,政府曾提供一些標準圖樣,但由於農村缺乏資金,很少依據這些圖樣建造房舍。而1960年之後,台灣經濟力量漸強,農村人口急速移入城市,許多傳統民居遭到拆除或棄置,這時引起了東海大學教授的注意,其中蕭梅與美籍的狄瑞德(Reed Dillingham)、華昌琳出版書籍,從學術研究角度來介紹台灣民居,《台灣民居建築之傳統風格》與《台灣傳統建築之勘察》二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並產生影響力,相關的民俗調查,則有林衡道、洪敏麟等學者之研究作為文化背景支持。

終於在1978年李乾朗所著《金門民居建築》與1979年《台灣建築史》出版,80年代又有王鎮華、徐裕健、關華山及閻亞寧等學者投入研究,特別是古民居、古衙、祠廟與聚落之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隨著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的相關規定》公布,法令與資金兼備,為推動實際的工作提供了基礎。1990年代以來,包括澎湖、山地區域與金門、馬祖等偏遠地區的民居研究也有年輕一代學者加入。可以說至目前為止,台灣民居的研究成果超過1960年代以前的水準。而有志於此的學者們也聯合起來,成立「台灣民居研究會」,經常參加中國大陸學術團體舉辦的研討會及實地考察。我們相信,在田野調查資料全面完成之後,理論的分析與修復再利用,甚至轉化為現代民居之創造所用,將是可預期的。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77306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94
    • 商品規格
    • 28.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05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